【摘要】做活“绿文章”的同时,首钢水钢还注重打好“节能牌”,稳步推进各种节能降耗工作,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走进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首钢水钢厂区,处处见绿,处处有花,处处有景,很难想象这是一家钢铁企业。
首钢水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卢正春提出的“硬化、绿化、彩色化”的“三化”目标正在成为现实。做活“绿文章”的同时,首钢水钢还注重打好“节能牌”,稳步推进各种节能降耗工作,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全员行动建设绿色钢城
“花园式工厂建设是我们的目标,结合贵州省和六盘水市的发展实际,水钢要生存,就必须要有大变化、大改观、大提升。”卢正春这番掷地有声的话,表明了水钢强力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的态度和决心。
水钢总经理张新建向水钢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号召,“我们要牢固树立‘企业不消灭污染,就要被污染消灭’的危机感、紧迫感和责任感,用更加精细的工作、更加严格的标准、更加规范的管理,弥补我们硬件上的不足和短板,全员参与,人人奉献,为公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。”
在水钢领导的号召下,水钢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,进行“花园式工厂”建设。一个新钢城正逐渐展现出靓丽面貌。
8月5日,该公司各单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,积极参与持续扮靓厂区环境活动。在水钢坦克山,直属机关和原材料公司正在粉刷煤场外围墙;保卫部正在清除办公区域内的杂草;能源公司正在清理家属区的卫生,并对路旁墙体进行美化;铁运厂组织厂和车间的两级管理人员对铁路沿线的杂草进行清除;自动化公司组织突击队在坦克山磅房周围进行清淤除草;炼铁厂组织90余人的突击队在4号高炉开展义务劳动;炼钢厂组织员工治理厂区环境卫生;瑞泰公司组织员工清除笔架山公园内的杂草;维检中心组织员工整理五区库房。
同时,水钢各单位还注重从源头做起,进一步夯实环保管理基础。今年上半年,水钢能源公司“黄敏创新工作室”利用4号高炉休风检修的契机,开展锅炉纯烧混合煤气燃烧调整攻关,成功解决了烟气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环保超标的问题;炼铁厂准备车间从除尘设备入手,在生产、工艺、操作等方面连出“新招”,使区域内生产扬尘问题得到较好解决;瑞泰公司按照水钢“花园式工厂”建设的总体要求,建立以高压冲洗、机械清扫相结合的联合作业机制,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道路保湿除尘工作;煤焦化公司二炼焦车间用心打造“无烟炉”,使焦炉炉体综合治理无烟率连续半年以上达99.9%,使环保设施运行率、完好率和冒烟及时处理合格率均达到100%;能源公司热力车间在动力大道增加并改造原有喷淋器,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扬尘问题;炼钢厂特钢车间利用4号高炉同步检修时机,抓住生产间隙,在2号转炉上方焊接薄铁板,取代此前的“链条”式吊挂挡帘,杜绝了转炉兑铁时的冒烟现象;博宏石灰矿业分公司白云石车间从基础、设备、工艺、操作、现场管理及人员意识等方面入手,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,并实施技术改造,扬尘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。
点滴入手打造节能型企业
节能与环保是一对孪生兄弟,必须相互依托、相互促进,才能取得好的效果。因此,水钢不断开展节能降耗攻关,全体干部职工从点滴入手,紧抓节能降耗工作不放松,使转炉煤气回收量与自发电量稳步提升。
7月19日,水钢能源公司新一号发电机成功满负荷并网发电。至此,水钢一号鼓风机改发电机项目圆满完成,成功盘活了闲置近3年的设备。按正常生产的发电量计算,新的一号发电机组每年可增加发电量6480万千瓦时,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749.6万元。8月1日,于今年1月5日完工的6号、7号烧结机EMC(能源合同管理)余热改造项目,烧结机余热发电量达到125500千瓦时,创出历史最好水平。
为挖内潜、补短板,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,水钢提出并实施了“8个流程再造”,能源流程再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。针对能源流程再造工作,卢正春强调:“要少花钱多办事,花小钱办大事,不花钱也能办成事。”
日前,水钢博宏公司3座250立方米竖窑焦炭“煤改气”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生产。这是一项集节能降耗和环保于一体的工程项目,在实现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同时,为炼钢全部使用高品质石灰创造了条件,也为博宏公司打造钙制品加工基地提供了保障。水钢瑞泰环保建材公司从废水沟里淘出“金元宝”,将回收的废水利用输水余汽加热到50摄氏度左右后,用于制浆补水,使制浆水温从20摄氏度左右提高到35摄氏度左右,每天可节约新水50吨,每年可直接创效3万余元。水钢炼铁厂辅助车间在加强焦化酚氰污水的使用与管理的同时,认真落实相关措施,确保酚氰污水中氨氮指标逐步下降,提高了大修停炉期间酚氰污水的高温处理能力,确保了酚氰污水的正常排放。水钢能源公司利用3号高炉同步检修的时机,对4号制氧机组2万立方米氧透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,确保制氧机组高效运行,不仅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能,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,每月可节约近2万元的电费。水钢赛德混凝土分公司冶炼废渣混凝土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C25、C30、C35、C40四个强度等级的冶炼废渣混凝土试验数据达到设计标准,在实现降低成本、绿色环保、节能减排的同时,提高了冶炼废渣等固废资源利用率。